约七成的本地人曾听说纾缓疗护,当中近半表示对这项疗护有具体了解。尽管如此,许多人仍存在误解,认为选择纾缓疗护,等同于放弃治疗。
慈善机构连氏基金会(Lien Foundation)委托分析公司凯度(Kantar),今年7月针对纾缓疗护(palliative care)展开意见调查,约1000名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参与。除了新加坡,还有来自马来西亚、韩国、台湾、澳大利亚和香港等11个亚太地区的民众参与此调查。
根据连氏基金会星期三(10月9日)公布的调查结果,31%的本地受访者了解纾缓疗护是什么,39%表示一知半解,其余30%没听说过。相较之下,2014年同样由连氏基金会委托进行的死亡态度调查显示,约半数本地人没听说过纾缓疗护。
纾缓疗护不限于临终患者 主要目的是缓解疼痛和不适
10年过去,新加坡人对纾缓疗护的意识虽有所提高,但对其中的内涵了解仍不足。多数人将纾缓疗护与临终护理或慈怀护理(hospice care)画上等号,并将它与死亡联系在一起。
此外,约半数对纾缓疗护存在误解,认为它仅适用于剩下半年寿命的病人,或认为接受纾缓疗护意味着放弃治疗。事实上,纾缓疗护并不限于临终患者。
同时,超过九成的人称,只有在疾病晚期,才愿意为自己或亲人考虑纾缓疗护服务。接受纾缓疗护的主因是缓解疼痛和不适症状,同时得到情感和精神上的支持。
纾缓疗护透过及早识别及治疗身体痛症及其他生理、心理、社交或精神方面的问题,帮助重症患者预防或减轻痛楚,从而改善患者及家人的生活素质。
慈怀护理则通常在患者生命的最后几周或几个月内提供。两种护理的核心皆为让重症患者感到舒适,为他们提供关怀、提升生活质量,专注患者的需求。虽然两者有相似的地方,但它们在护理的时间、地点,以及可选择的治疗方案上可能有所不同。
连氏基金会总裁李宝华说,纾缓疗护至关重要,但除了肿瘤科外,它并未被充分利用,也没有很好地与其他医学科目结合。
“如果我们能在病情初期就引入纾缓疗护,与延长生命或治愈的治疗同时进行,患者就能获得更多支持,避免不必要的痛苦,这样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专家:纾缓疗护应在确诊晚期重症时开始启用
陈笃生医院纾缓疗护科主任兼高级顾问医生梁涵宇指出,理想情况下,纾缓疗护应该在患者被诊断出晚期重症时就开始启用,比如晚期心脏衰竭,当症状开始影响患者在家的生活能力时,就需要提供这种疗护。梁涵宇也是医药伦理委员会主席。
Tags:
;
;
;
;
News Article;
;
National Cancer Centre Singapore;
;
Lianhe Zaobao;
;
;
;
;
Patient C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