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眼科医生却精于义眼制作 本地牙医助千名失明者重拾尊严 - Local dentist has helped about a thousand blind patients regain their dignity
17 Jul 2025 | Channel 8 News Online
Dr Teoh Khim Hean, Clinical Associate Professor at the National Dental Centre Singapore, has been creating customised prosthetic eyes for blind patients for the past 22 years

本地一名为失明病人量身定制“义眼”(prosthesis eye)的医生并非眼科医生,而是一名牙医。过去22年来,他为约1000名病患制作“义眼”,助他们重拾信心。他说,虽然义眼无法让病人重见光明,但它能治愈病人心中的伤痕,让他们能体面、有尊严地活下去。

这名牙医是新加坡国立牙科中心临床副教授张钦贤。他在1988年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牙科专业,随后获得口腔修复学(prosthodontics)硕士学位,并接受颌面修复术的培训。2003年,他在国立眼科中心设立诊所,提供义眼安装服务,成为本地义眼学界的先驱之一。

张钦贤医生表示,他大部分的时间依然从事牙科专业的工作,约两成的时间会在新加坡国立眼科中心为病人制作义眼。

他指出,制作义眼和假牙的技术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假牙无需另外上色,但制作义眼更考医生和技师的功力,必须有一点美术天分,在勾勒出义眼的虹膜时,必须确保它看起来自然、对称。

问及科技是否能在这方面助力,张钦贤说,目前这方面的技术依然以人手绘制,科技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

“在一些西方国家,传统上负责制作义眼的是专门的技师,而不是医生。这门技术也是我毕业后,靠专研、摸索以及向良师学习的成果。"

他说,在本地要制作一个“义眼”的费用高达3000元到4000元。一般上病人需要往返诊所四次,在一个月内可装上量身订制的义眼,完成后可用上五到七年。

他也曾到印度、泰国、塞尔维亚和埃及等地的大学,同学生分享自己制作义眼的心得,希望鼓励他们也从事这一专业,为当地的病患带来福音。

陪病患走出低谷

张钦贤说,身为一名牙医,他原本并不需要面对重症患者,但自从开始制作义眼,他接触的病患中有因癌症失明的患者、眼睛遭物体撞击导致失明的患者,以及一些先天失明的儿童。

“他们都带着自己的沉重经历来到诊所,他们有的失去了一边的视力,有的双目失明。身为医生,我不只是为他们制作“义眼”,也希望通过聆听,陪伴他们走出人生的低谷。这也是我能坚持这么多年的动力。”

他指出,制作得非常好的义眼近乎逼真,一般人是难以察觉的,这也为他的一些病人能够体面的活下去。

人口老龄化义眼需求或增加 盼有人接班

张钦贤医生说,随着本地人口老龄化,有更多人患上青光眼等可能导致失明的疾病,义眼的需求料将有所增加。

他指出,失明人士因为眼睛周围的肌肉退化,可能导致肌肉萎缩,义眼的作用在于支撑这些肌肉,让面容看起来和常人无异。

步入耳顺之年的他透露,由于选择这门学科的医生并不多,本地有这方面专业的医生屈指可数,他也希望能找到接班人。

“我也希望能找到接班人,但这个人必须有爱心,耐心和坚持,也必须兼具医术和美术的天分,所以并不容易。目前我有两名学生跟着我学习这门技术。”